为了有效支撑企业仿真体系建设,安世亚太根据多年仿真咨询经验提炼了仿真体系建设的方法学,内容包含企业仿真体系成熟度评估、企业仿真战略选择、仿真流程梳理、标准建设、规范建设、组织建设、人才梯队建设、软件选型和装备建设、IT支撑和云平台建设、仿真平台建设方法十个方面,同时仿真体系建设项目的管理规范和实施规范可以保障项目的规范高效进行。每个方面提供细分规范、标准和原则,以及与之配套的工具和模板。
1.仿真体系成熟度
仿真体系成熟度模型将仿真体系成熟度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采纳级、重复级、预测级、驱动级和引领级,每个级别的典型特征是:
第一级采纳级,企业已经意识到仿真的价值,开始采用仿真技术和手段进行一定的产品分析工作,但是技术上基本依赖专家。
第二级重复级,仿真分析的结果可以重现,企业对仿真的原理和方法已经掌握,仿真团队开始出现,对规范和标准已经有所认知。这一级是多数中国制造业企业所处的级别。
第##预测级,仿真结果可以预测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可替代大部分试验,成为设计依据。企业已经建立了仿真规范与标准,并得到的较好地执行。专职的仿真部门开始出现,部门级仿真平台开始建立。
第四级驱动级,企业已经实现“仿真驱动研发”愿景,仿真组织体系已经完整建立,仿真流程成为研发流程的重要流程,规范和标准已经得到制度化的执行;仿真软硬件的规划较为完备,选型也趋于科学,综合设计与仿真平台已经升级成为企业设计的主要平台。
第五级引领级,仿真体系已经成为研发体系的领导者,是企业差异化竞争的要点。仿真人才与组织是研发体系的核心,规范与标准的执行已经成为文化,企业的仿真装备的建设已经走向云端,仿真与设计平台已经引入更丰富的元素,升级为企业级研发平台的主体。这一级别是企业研发和仿真战略发展的高级目标。
2.仿真体系建设路线
企业仿真体系建设,首先需要评估企业当前的仿真成熟度级别,并根据企业研发类型和发展战略目标,确定企业要实现的仿真体系成熟度目标和级别。以此为基础,开展企业仿真工具与方法、人才与组织、规范与标准等建设。
基于社会技术学模型,仿真体系的建设路线是:从企业现状出发,根据产品战略和产品研发战略选择适应的仿真战略;根据产品需求和研发流程,结合仿真战略建立仿真流程;通过对仿真流程的分析,结合行业标准形成仿真标准,结合实验验证建立仿真规范;这里,标准的作用是告知什么时候做什么仿真;规范的作用是告知一个仿真应该怎么做才能做好。在规范和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组织建设和装备建设。在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任职资格、人员培养和考核激励制度的建设;在装备建设方面,进行软硬件的规划与选型,搭建企业仿真云。在仿真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根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逐步建设仿真平台。其中,每项建设内容都有相应的方法论支撑。
了解安世亚太仿真体系方法学详细内容,请点击:仿真体系方法学白皮书